×
中日若翻脸美国是否出兵?普京回应语惊四座!
中日一旦摊牌开战谁会站在中国一边?谁又会支持日本?近日,普京说了一句话,让躁动不安的日本举国都震惊了...
普京到底说了什么,打死你也想不到
下载军事头条看全部文章
攻克虎头要塞

第25章 终止接头

上回说到,为了尽快搜集到东北日军要塞的核心情报,特别是找到被“**夫谍报小组”负责人郑永兴被捕前藏匿起来的那一批重要情报,延安和重庆都派出了特派员,全权负责这次非常特殊的情报行动。

为何说这次行动“非常特殊”?那是因为,一来,苏军对日军发起攻击的大战在即,苏军迫切需要得到最详实的要塞情报,确保进攻的顺利和减少代价;二来,现在再派特工进入要塞窃取情报已经非常困难,只有想办法找到郑永兴被捕前藏匿起来的情报。而如今,时过境迁,郑永兴8年前藏匿起来的情报能否找到,谁的心里都没有底。

再有就是,德国战败投降后,在东北的日伪宪特警已经预感到末日的来临,正在做垂死挣扎,疯狂搜捕**反日力量,无论是延安特派员,还是重庆特派员,这次执行特殊任务的特别行动,都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及生死考验。

由于陈凯和金歌都是接到指令后,第一时间从上海出发,乘海轮转道大连,再从大连乘坐火车去往哈尔滨,行进路程基本一致。所以就出现了前面说过的,陈凯和金歌在开往哈尔滨的列车上偶遇的情况。

其实,陈凯看似是单枪匹马奔赴东北执行特殊任务,实际上他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。李部长早已通过电台,通知了满洲**,让他们派出得力人员,全力配合特派员的行动,并且要求立即启动在警察厅里的潜伏的卧底“熊瞎子”。

至于这位特派员是谁?李部长并没有透露,只是规定了接头的时间、地点和联络暗号。

当然,金歌这次去东北执行特殊任务,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,戴老板对金歌有着特殊的关照,派了两名训练有素的特工和金歌一起同行,既执行寻找要塞情报的任务,又肩负着确保金歌安全的重任。

在戴老板的心目中,金歌是他一手培养起来的“军统之花”,他可不想自己的王牌特工在执行特殊任务时出什么意外。另外,戴老板也紧急启用了在佳木斯警察厅里潜伏的卧底“海拉尔”。

就这样,延安和重庆都派出了特派员,一场找寻“**夫谍报小组”负责人郑永兴藏匿的要塞情报行动也就此展开。

那么,陈凯和金歌此番执行特殊任务顺利吗?回答显然是否定的。

为什么这么说?因为陈凯和金歌从上海奔赴东北,一个是路途遥远,困难众多。从上海到哈尔滨直线距离有2230多公里,期间从上海乘坐海轮到大连,然后再从大连乘火车到哈尔滨,还要过沿途特务机关和客轮、铁路警察检查这一关,几经周折,风险很大,稍有不慎,就会暴露。

另一个是深入虎穴,险象环生。日本关东军从清朝末年就开始在东北经营,长达三十多年,培植了很多亲日势力,特务机关、宪兵队、特高课、保安局、警察厅等反谍机构更是众多,他们还豢养了一大批密探、暗探,四处打探、搜捕抗日力量,要想不被日伪宪特警发现,需要相当高的智慧和手段。

咱们先来说说陈凯这边的情况。按照约定,陈凯抵达哈尔滨后,先跟地下党组织接上头,验证身份。然后再找机会传达延安方面的指示,制定具体的寻找要塞情报的行动计划。第一次接头的地点定在了马迭尔宾馆一层的咖啡厅。

为何在这里接头?想必上级在设计接头地点和暗号时,考虑到马迭尔宾馆的位置非常好找,不用七拐八绕的。而且这里的外国人居多,来的大多都是当地有身份的人。选择在这里接头,也不容易引起日伪宪特警的怀疑。

这一天的上午十时,陈凯西装革履,戴着一副墨镜,一副公子哥的派头,准时来到这家咖啡厅。

陈凯之前曾在哈尔滨情报站工作过,所以,对周边环境非常的熟悉。他找了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来,要了一杯咖啡,一边看着当地的报纸,一边透过墨镜,在观察着周围的情况。

其实,延安特派员和重庆特派员来哈尔滨的情报,早已经泄露。那么,问题究竟出在了哪里?或许,当时环境下谁也说不清。

延安方面,知道陈凯作为特派员到东北执行特殊任务的人非常少,不可能有日本特务机关的内线或卧底。但是如果确实是延安方面走漏了消息,那很有可能延安有军统的卧底,把这个消息传给了重庆。

而重庆方面,军统内部有没有日本特务机关的卧底就很难说了。所以,事后有情报专家推理分析认为,很可能是延安有军统的卧底,将情报传递给了重庆。而重庆又有日本特务机关安插的卧底,从而让日本人掌握了延安和重庆都派特派员来东北的情报。

所以,在陈凯和金歌还没有踏上哈尔滨的土地时,日伪宪特警就早已做好了“迎接”的准备。而像马迭尔宾馆这个经常有间谍出没的地方,则更是监控中的重点。

此时,马迭尔宾馆大堂及咖啡厅里,有不少装作客人的便衣,咖啡厅外也有伪装**力车夫、擦皮鞋和卖香烟的小商小贩的密探。不远处的路边,还停着几辆黑色的小汽车,一看就是特务机关和警察厅的汽车。

陈凯只呆了两分钟,就发现周围至少有十来个密探和便衣。尤其是那些装扮**力车夫、擦鞋匠、卖香烟的小商小贩,陈凯一眼就看穿了他们。

“估计情报已经泄露,此地不宜久留。”陈凯为了安全起见,当即决定,终止这次接头。他随即放下报纸,将一张纸币压在咖啡杯下,拿起了礼帽,起身离开了咖啡厅。

前来接头的是哈尔滨地下党负责人段方。他坐着一辆黑色轿车已经在城里转了一圈,观察街面上日伪宪特警的动向,然后从火车站直接去了马迭尔宾馆。

“小马,放慢速度,不要停车,先从宾馆前驶过去看一看情况。”段方对司机小马说道。

“明白。”司机小马驾驶着汽车从**大街方向过来后,缓慢地驶向了马迭尔宾馆。

段方没有让小马在马迭尔宾馆前停车,是想路过宾馆时再好好观察观察周围的情况。当汽车经过咖啡厅时,段方从车窗看到马迭尔宾馆外的大街上,密探众多,还有几辆汽车在附近候着,预感到敌人已经设好了伏击圈。

见此情况,段方也是当机立断,取消了这次接头。

段方是一位老资格的地下党员,十多年来,一直在领导着地下党组织开展工作。期间,他多次遇到过被特务和警察追击抓捕的危险,但都机智巧妙地躲了过去。

前面说过,段方是陈凯读师范学校时的老师,是他介绍陈凯加入了地下党组织,也是他推荐陈凯到苏联接受情报工作的培训。

但是段方和陈凯之间已经失去联系多年,他并不知道这次延安派来的特派员就是自己的学生陈凯。

看到大街上的日伪宪特警比平时多了许多,段方知道延安特派员来东北的消息已经泄露了。为了确保特派员的安全,他只能放弃这次接头的机会,选择了第二套接头方案,两天后的上午十点,到齐齐哈尔的一家小旅馆接头。

那么,陈凯终止了第一次接头后,第二次接头顺利吗?咱们下回接着说……

上一章目录下一章
功能呼出区
content